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之美:多应自写真(2)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前沿 > 文化视野 >

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之美:多应自写真(2)


栏目: 文化视野     |      作者:赵琰哲

 四、仕女题材

  在明清二代的女画家笔下,表现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作为数不少。

  明代吴门画家仇英之女仇珠便擅于图绘仕女题材画作。仇珠笔下的仕女画作精工秀丽,多用工笔重彩。其《唐人诗意图》描绘的便是一位在花木葱郁的庭院中伫立的盛装女子。

  明末清初的闺塾师黄媛介亦有仕女画作存世。黄媛介,其字皆令,号离隐、若芷、如一道人等。浙江秀水(嘉兴)人。出身于儒学世家,以诗文擅名,其书画亦为人所称赏,明亡后曾鬻画于西子湖畔。黄媛介不仅长于图绘山水,所作仕女画作亦颇工细。现有作于清顺治十一年的《仕女图》册存世。此时的黄媛介养病于杭州,分别以吟?、著书、莲定、山心、味像、侍禅、翻经、绣佛、腕兰、课笟为题作诗。其嫂沈纫兰来信求画,并请在画中配此十种诗作。(图7)

  图7 清 黄媛介 仕女图 册页 21cmx28cm何创时书法文教基金会(中国台湾)藏

  同样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倪仁吉,字心蕙,号凝香子,浦江人。十七岁时嫁义乌吴之葵为妻,二十岁时丈夫病逝,曾欲以身殉夫而被阻,后守寡立嗣奉姑。倪仁吉工诗擅画,长于书法,同时精于刺绣,能以绣代笔。倪仁吉绘有绢本设色《仕女图》,作于清康熙九年(1670)。虽自题为摹宋人之笔,但画中仕女所呈现出的富有装饰性的面容姿态描绘,带有晚明陈洪绶人物画风特点。(图8)

  图8 清 倪仁吉 仕女图 轴 绢本 设色 124.8cm×46.7cm 浙江省博物馆

  擅绘仕女题材的清代女画家为数不少。如清代常州女画家左锡惠曾图绘仕女画作《盥手观花图》。顾洛之女顾韶,得父真传,现有绢本设色《人物图》传世。晚清常熟女画家王茝、叶祖巽、周家蕊等,亦都擅画仕女。海派女画家任霞亦长于仕女画作的绘制。任霞,字雨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海派画家任颐之女,侨居沪上。任霞人物画得父真传,但画作流传较少。现有《仕女图》存世,绘于光绪二十一年,图绘了两位仕女坐于庭院之中休憩。 

  五、明清女画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图绘特点

  明清二代涌现出多位擅绘女性形象的女画家,她们身份不一,其中既有大家闺秀如方维仪、邢慈静、黄媛介、金礼嬴等人,亦有青楼名妓如薛素素、李香君等人。不同身份的明清女画家在画题选择上并没有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倾向,反而相互之间颇有相惜之意。不少闺阁画家就曾跨越身份的鸿沟图绘前代名妓肖像,如金礼嬴曾绘《顾横波夫人小影》,管筠曾绘《柳如是小像》。

  明清女画家之所以图绘女性题材画作,意图不一而足,其中大多数出于自娱。自娱所画,方式又各有不同。其中既有邢慈静、方维仪等人因现实生活中失去至亲而图绘观音寻求慰藉,亦有薛素素图绘自画像以寄情思,另有画作是用于赠送他人。如黄媛介作《仕女图》赠予沈纫兰,体现出明清才女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

  在自娱之外,还有少量明清女画家图绘女性题材画作属于代笔行为。如海派女画家任霞笔下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带有其父任颐画风。任霞不仅可为其父代笔,甚至有些画作则直接署款任伯年。任伯年早年根据《虬髯客传》创作《风尘三侠图》。任霞曾临摹此图,画中构图、设色等方面,皆与任颐原作近似。

  明清女画家所受到的艺术修养较多来自当时男性文人画家的影响。出身良好的大家闺秀,其书画养分大多从家庭中汲取。她们或世传家学,少承庭训,由擅画之父教诲提倡,走上绘画之路,如仇珠、顾韶、任霞等人,其笔下人物亦多带有其父风格;或嫁于富有书画涵养的名士为妻,夫唱妇随,同研同乐,如金礼嬴等人;或仰仗家中女性长辈修习丹青,历经世变后与家庭成员雅集唱和以寄托情感,如方维仪等人。当然,闺秀画家中亦有全凭自我独立开展活动之人,如黄媛介。但从整体上看,家庭对于闺秀画家的影响力巨大。多数明清闺秀画家依靠家庭开展绘画活动,这也由其身处闺房的环境所决定。

  相比于明清闺秀,擅绘女性的名妓画家具有更广阔的交游阅历与施展空间。她们较少受到礼法的阻碍,身心相对独立,可以自由出入于男性空间与公共场合,以自身才能与文人名士唱和雅酬。虽然没有家庭的束缚,但出于与当时文士交往目的,名妓画家有意向文人趣味靠拢。如薛素素笔下全以墨色渲染的自画像《吹箫仕女图》,强调自身的音律才情。这与男性文人画家笔下所绘的悠游林泉、抒写心志的自画像相比,在画意呈现、表现方式上并无二致。

  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自画像还是他人肖像,无论是宗教题材或是仕女题材,其中多少带有女画家自身容貌的影子。清代文人刘献廷在所作《题闺秀雪仪画嫦娥便面》中言:“莫道绣奁无粉本,朝朝镜里看双螺。”嫦娥作为谁也没见过的传说人物,该如何图绘其面容?闺秀画家雪仪想到的办法是就地取材,对镜写照,按照自己的面容描绘嫦娥。清代文人赵翼在其《题吟芗所藏扇头美人》一诗中更加明确的指出这一点:“为云巫峡女,临水洛川神。知是谁遗照,多应自写真。”无论这幅美人扇面图绘的神女是巫女还是洛神,其实都带有女画家自身容貌的写真意味。

  (本文原题为《女性如何图绘女性?——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为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一座意大利古城的文明与幻想

下一篇:从伦勃朗到莫奈,看欧洲绘画500年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画册设计   学习力测评   研学番茄   新起点   学科思维培养   梦想方程式   教育管家   数据营销   趣学街   学习力教育研究   油画定制网   网络营销传播   家庭教育   高考保研   轻松演讲   中国兰花网   风雅中国   致富经   教育百科   漫谈家风   家庭文化网   宝岛期刊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天赋教育前沿   天赋教育研究   八卦晚报   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科幻文化   模特文化   教育趋势研究   主机测评   中华武术网   艺术教育   忆西湖   国际教育观察   国际经济瞭望   作文评论   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   学习型校园文化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谷   股票投资知识   地理知识   科技前沿   玩中学   爱情文化   魔玉米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思维训练   小说大全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   童话故事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故事都市   世界民间故事网   世界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力教育智库   家长学院   城市品牌建设   人间仙境   千岛湖   人间天堂   学习力训练   学习力教育中心   企业培训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民俗文化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幸福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   幸福智库   趣搜搜   茶艺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文化艺术传播网   艺术收藏证书查询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