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现一座清代客商会馆 兼带“青楼”性质

安徽发现一座清代客商会馆 兼带“青楼”性质


来源:安徽商报   文章作者:佚名


安徽发现一座清代客商会馆 兼带“青楼”性质

“二层没有主室,没有次卧,所有房间都差不多大。这样的大屋,一般民用住宅不会建成这样的格局。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一个用来招待有着一定业务往来的客商的‘内部会所’。 ”

“一层有35根木柱,中间互相隔开后,就成了一个个小包厢,客人可以在包厢里喝酒、赌博、谈生意,俗称‘打茶围’”

孔城老街发现了一座“青楼”?近日,记者从我省著名历史学博士翁飞口中得知,他在研究孔城老街历史时,无意中在老街的一处旧址上发现了一座建于清晚时的“青楼”。

“李鸿章钱庄” 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

据翁飞介绍,这座“青楼”原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老街上开设的钱庄的一部分,因为根据李鸿章死后一份《分家合同》显示:桐城县房产4处和当时省城安庆房产14处,都是作为李鸿章结发妻子周氏(桐城周潭人)祠堂的开销,由李经方经管,其中包括孔城这一处房产,李经方1892年由于嗣母赵小莲病故,从驻日公使任上回乡“丁忧”(亦即守孝)期间,把孔城的房产改建为钱庄,作为他在芜湖、安庆、合肥三处钱庄的一个中转站,由于其父的名气大,所以当地百姓通俗的称呼就叫“李鸿章钱庄”,李氏家族衰败之后,钱庄几经易手,后被当地一位开烟厂的郑姓大户买下,改名为郑家大屋。

在翁飞的指点下,记者驱车赶到了桐城市孔城老街。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部分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的老街即是当时保存下来的。 “李鸿章钱庄”坐落在离孔城老街100多米的空地上,远远望去,端方四正,四周全是高墙围筑,像是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在面向孔城老街的这面,开有一扇宽一米五左右的门,门前长满荒草堆满乱石。李鸿章在孔城的这处房产,占地非常大,共分为七进,临街两进是店铺,中间两进应为办公及店员日常起居之用,现已不复存在。

进到大屋里,是完全另一个世界,即使现在看来,大屋里的建造也是很豪华的。大屋里面共分三进,两个天井一大一小,大天井里至少能同时摆下30张桌子。两个天井中间,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过渡区域,被五排共计35根木柱分隔开,木柱下方是方砖石柱礅,上方则与带木围栏的阁楼相连。

“内部会所” 隐秘钱庄后的“青楼”

据翁飞考证和推测,此处大屋应该就是钱庄对内部客商开放的一个“内部会馆”,同时也兼带了一些“青楼”的性质。 “这座‘青楼’确是隐藏在钱庄的后面,是与整个钱庄一体的。从布局上看,整个钱庄分为三部分,最前面迎街的是钱庄的门面,中间是一座幽静的后花园,穿过后花园,就是这间大屋。大屋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围绕四周,立了35根木柱;二楼有几十个房间。 ”

但为什么又兼带了一些“青楼”的性质呢?翁飞表示,他在孔城老街的“李鸿章钱庄”实地考察时,发现在这座大屋的左边有一个厨房建筑,里面还有残留的灶台;右边的围墙处开了一扇小门,小门打开后,有一条小路直通前门大街。 “把这扇小门关起来,这间大屋就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极大地保护了大屋的隐蔽性。清朝后期对赌博和逛青楼等行为官府是严格控制的,如果一旦有事,客商就可打开小门,从这条小路直接离开。另外,从地理上说,孔城这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离当时相对繁华的枞阳和三河都还有一段路程,如果客商在下午来到钱庄,晚上必定需在此留宿,否则在天黑之前是赶不到枞阳和三河的。 ”

不过,它主要用于招待“关系户”,而不是对外公开开放,所以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后来这间大屋盘给一家郑姓商人,大屋改作它用而逐渐萧条下来。(陆慧敏 祁海群 文/摄)

·上一篇文章:新娘婚礼现场摔倒扯掉婚纱致内衣暴露(图)
·下一篇文章:白领发帖帮父卖滞销白菜 百余人确认现场购买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