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信仰”
来源:中国健康生活网 文章作者:文凡 |
最早使用唐卡的多为佛教信徒,他们手中的唐卡往往工艺简单,信仰仍使他们视如珍宝。如今唐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收藏鉴赏之余,也沾染了其中的“神性”,因为唐卡是珍贵的藏品,更被作为信仰载体,散发着无限魅力。 本刊记者 文凡 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600年前的“明永乐御制红夜魔刺绣唐卡”被拍出3.48亿港元,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引起人们对唐卡收藏的兴趣。 唐卡是他们的 “随身佛” “唐卡”一词源于藏文,是一种用金银及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在画布或皮纸上的彩色卷轴画,以宗教主题为主,绘画风格属于工笔重彩画,有些唐卡刺绣在丝绸或布上。由于卷轴携带方便,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民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便于随时膜拜,因此唐卡就是他们的 “随身佛”。 由于唐卡特殊的宗教性质,最早使用唐卡的多为佛教信徒,他们手中的唐卡工艺往往十分简单,为数不多的精品唐卡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有实力获得。比如那幅明代永乐御制“红夜魔”,专家推测是永乐皇帝送给他特别尊敬的某位西藏法王的礼物。 近年随着藏传文化在内地不断升温,唐卡逐渐在收藏市场上大放异彩。2006年,这一工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引发人们对其狂热的推崇。 工艺考究的手工精品 唐卡有着“藏传佛教百科全书”之称,传统工艺的唐卡精品,在绘制、画布材质、颜料、装裱等各个方面都十分严谨考究。 首先,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往往喜欢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在颜料选择上,传统工艺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而且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除了材料的考究,唐卡在工艺上同样十分复杂。每一幅唐卡的完成都需要画师挑战自身的耐心和意志力,从准备画材、颜料开始,到起稿、描绘、填色、定稿,每个步骤都需精心完成,容不得有半点浮躁和杂念,尤其是在绘制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线条都要求全情投入和专注。 传统唐卡画工最讲究 唐卡的画面需要“线条一笔一笔勾出来,颜料一笔一笔填上去”。培养一个唐卡画师,光打线条这一道工序,要学七年,上色要学四年。手绘艺术的传统唐卡,不会有两幅完全一样的作品,每一幅作品中都带有画师强烈的个性特点,就如同书法笔记,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 画工才是唐卡价值最集中的体现,这毋庸置疑。而画工中最重要的,一是勾线条,二是上色。线条必须一笔勾成,是最见真章的硬功夫。正因如此,唐卡的好坏比较好判别,无论新旧唐卡,只需请专业人士看一下画工,便知分晓,因为上色肯定是手工的,无法代替,一抬笔间,就能看出来绘制水平的差异。 要说收藏唐卡,画面的精细复杂程度、尺寸大小是看一幅唐卡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要判断价值的要素是画师的创作年龄、名气及流派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还包括使用的颜料,像琥珀、红宝石等珍贵颜料,在欣赏时应注意仔细辨别。 老唐卡身价翻数倍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一直深受藏族同胞尊崇,但唐卡作品真正进入国内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出现快速升温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自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逐渐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的价格才突破千元大关。到了2006 年,唐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逐渐成为收藏市场上的一个热点,其价格翻倍上扬。 据了解,在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老唐卡近年来屡屡拍出天价。在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巨型刺绣《明永乐御制红夜魔刺绣唐卡》拍出了3087.41万港元的高价,曾轰动一时。而十年之后,同样是这件唐卡作品,已经拍出了3.48亿港元。 现代唐卡收藏刚刚兴起 老唐卡的价格攀升速度较快,现、当代唐卡的价格也看涨。不少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也价值数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更是价值不菲,但是倾注了艺术家无数心血的唐卡作品的市场表现还远不及印刷品的邮票市场。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明清老唐卡的价格动辄几万元,上好的唐卡作品价格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 由此可见,老唐卡的市场价格很高,但因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宗教价值,仍然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而现代唐卡艺术近几年在发展上也逐步完善和规范化,目前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但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是那些名家精品。对于藏家来说,收藏老唐卡最应注意的是辨伪。鉴别真假唐卡主要从题材、内容、制作工艺、材料、画工等方面进行判断。而收藏现当代唐卡,则要注意辨认其艺术价值,多看图片资料,挑选精品。 |
·上一篇文章:记账不是为了记录 转变习惯才能理财 |
·下一篇文章:面临失业该如何做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