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中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发展、促进人民相互理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被俄罗斯社会各界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的背景下,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不断提升,成果丰硕,形势喜人。
我驻俄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明显地感到,“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俄文化发展,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升温。
张中华表示,中俄双方在文化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两国在双边和多边机制内均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合作关系。正是由于两国政府对双方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一大批大型文化合作项目才能落地生根,成为推动中俄文化交流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2010年起,每年在黑龙江举办,集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中俄文化大集,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中俄两国在边境毗邻地区跨境同期共同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构建了国际上毗邻地区跨境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为我国持久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一种因地制宜、务实有效的样板。
中俄文化论坛自2013年起在两国轮流举办,两国文化界人士交流学术,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促进了两国在文化政策、文化理念、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2013年,中俄元首就两国每年互办一次电影节达成共识。电影节成为两国人民了解对方国家电影行业态势,领略彼此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
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倡议和持续推动下,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于2013年5月签署了《“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确定未来六年内双方各翻译出版对方50部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至少100部作品。2015年6月,两国又签署了该合作备忘录修改议定书,将互译作品总数增加至200部。这个数字已经创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年度相互出版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最高纪录。
4月13日,“敦煌韵·丝路情”文艺晚会亮相莫斯科。敦煌舞《鱼月神泉》表演。(图片来源 人民网记者 华迪 摄)
张中华认为,近年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已经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在俄传播推广中国文化最佳平台。中心成立4年来,既与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机构开展合作,也深入高校、乡镇开展活动。2014年,在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湖北商周青铜器特展,堪称我国近十年来赴俄展览之最。同年又将中国武当武术带出国门,参加一年一度在红场举办的莫斯科国际军乐节,现场及媒体收看观众总数突破1.5亿。与此同时,中心在俄罗斯戏剧学院举办京剧艺术讲座,在国立人文大学举办丝路风情演出,在中共六大会址所在地莫斯科五一乡举办杂技演出、欢乐春节等多场文化活动,将中国文化送到俄罗斯最基层的单位中去。
中心既走高层路线,也惠及普通民众。俄总统国际文化事务特别代表施维德科伊、俄总统文化艺术顾问托尔斯泰、俄总统企业家权利全权代表季托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采列捷利、俄顶级时尚大师尤达什金等众多精英成为中心的合作伙伴,而广大的普通百姓更是中心的主要受众和忠实粉丝。中医、茶道、国画、戏曲、古典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心的广泛传播下深受当地民众欢迎,而反映中国现当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思想的电影、戏剧、文学也在中心的重点推广中打开了俄罗斯了解今日中国的窗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以汉学家为抓手,站在思想对话的高度,自主创立“品读中国”系列活动,将中俄文化交流真正做成“民心”工程。2013年5月,第一届“品读中国”读书周在中心启动。知名汉学家在中心开设讲坛,将《三字经》第一次带给俄罗斯普通民众;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隆重向公众推介;“中俄诗歌,相互影响”圆桌会议上两国诗人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的火花。“品读中国”如今已成功举办4届,每年20余次讲座。几十名俄罗斯汉学巨擘的专业知识、生动讲解,真正让中国文化、中俄友好走进了俄罗斯民众心底。
张中华谈到,中共六大会址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其修复保护并建成纪念场馆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会址修复工程于2016年6月竣工并于7月正式开放。展览馆围绕中国革命史教育场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共党史科研平台、中国文化推广阵地的功能定位运营工作,已接待观众4733人次,讲解187场,在中俄两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展览馆在传承中俄友谊,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中华认为,中俄间日渐活跃的民间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基础,也是中俄文化交流事业蓬勃发展的可靠保证。中俄两国民间文化交流近年来日渐活跃,双方民众彼此国家的文化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友城之间、专业协会之间、博物馆之间、专业乐团之间、美术界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极大地繁荣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涵,并为其注入强劲动力和新鲜活力。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民间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而繁荣发展的民间交流活动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俄罗斯多家剧院加入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这为陆续开启的丝绸之路博物馆、图书馆等联盟吸收俄罗斯相关机构加入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与丝绸之路文化相关的展览、演出、论坛、交易会、体育和艺术赛事在俄罗斯也广泛展开。特别是2015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成为“一带一路”主题下中俄民间交流的成功典范。
(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丝绸之路打开文化交流和沟通之门
相关推荐
- 真实的丝绸之路,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
- 「何以中国·了不起的文明遗存」陆上丝绸之路:不见烽火,不止丝绸
- 丝绸之路周开幕 国宝级文物亮相中国丝绸博物馆
- 合浦望牛岭汉墓入选“丝绸之路十大考古发现”
- 陕西:文化先行缔结民心相通纽带
- 丝绸之路打开文化交流和沟通之门
- 中俄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升温
- “海丝”起点泉州:魅力渐次展现 游客纷至沓来
- 丝路上的“光影情缘”:电影合拍绽放不同文明
- 杂技剧《丝路彩虹》在捷克演出大受欢迎
- “中国书香”打开“一带一路”出版市场
- 新疆:陆地丝绸之路上的刺绣文化
-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牲
- AI绘画完成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AI人机共创画作首拍落槌价110万
- 时尚能成为下一波旅游业增值的强劲动力吗?